由於我國是屬於海島型國家,不論在天然資源等資源上都相當缺乏,因此主要都是以出口經濟導向為主軸,以大陸來說是我們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我國產品銷往大陸需課6%~9%關稅,因此我國每年繳給大陸關稅額約90億,加上我國面臨2010東協加一與東協加三或加六的威脅,可能會導致我們出口經濟的困境,從政府提供的相關數據可以明確的知道,其他各國簽訂FTA之後,不論在GDP和出口平均成長都由明顯的上升。相較於台灣以他國相比就處於弱勢,可藉由ECFA增加台灣產業競爭力,吸引外資,並讓台灣與經濟發展快速成長中國市場迅速的連結。
但相對的也有可能衝擊到台灣的產業結構,像是台灣傳統一級產業手工和紡織業,未來十年邊列預算950億,推出振興輔導等機制,另外政府明確的表示台灣立場是爭取將這些傳統一級產業不列入早期收穫清單,或爭取保留、不開放、調整開放等配套措施,以減緩產業衝擊。但一般普羅大眾仍認為,雖然政府有提供振興輔導等機制,幫助產業升級和轉型但仍未有明確的規劃,加上人民對於政府的不信任,使得一般社會大眾無法放心讓政府簽訂ECFA。另外也有一些民眾也擔心,假如與中國簽訂ECFA的話,可能會導致台灣產業過度依賴中國大陸,最後可能讓台灣喪失主權。部份專家、學者和民眾也認為簽訂ECFA會造成台灣的產業技術外移,反而會使台灣喪失市場競爭力,但以長遠來看,台灣本身的不論在產業競爭力、創造力上遠超過於中國大陸,像是台灣製造業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品質保証,在有競爭才會進步情況下,相信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