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4日

ECFA青年觀察團正式成立

雙英辯論前夕,一群由台大、師大、實踐、淡江等學校的大學生組成「ECFA青年觀察團」,要對馬蔡兩位主席大聲說出他們對ECFA的看法。觀察團發言人淡江大學鍾易延同學表示,觀察團成員對ECFA立場有正有反,但是在一起都能理性討論,所以他呼籲馬蔡二位主席,在明天的辯論上表現出民主社會應有的理性風範。

新台灣人基金會於24/25日舉辦以ECFA為主題的公民記者培訓營,參與籌備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採訪實習,發現ECFA對於青年未來的影響深遠,但實際上,青年朋友對於ECFA的觀察實在太少。因此,決定發起成立「ECFA青年觀察團」,並向朝野政治領袖提出青年學生對於ECFA辯論的期待。「ECFA青年觀察團」共同發起成員的師範大學鄭蓓馨同學表示,觀察團成員來自各個大學院校,對於ECFA的看法更是有很多不同的見解,但是透過觀察團的成立,大家都能坐下來好好的理性討論,逐漸修正自己原先看法中錯誤的部份。鄭蓓欣認為觀察團的討論模式是很好的民主社會的呈現。

在記者會上,觀察團的同學提出了對於雙英會的「謝謝三問」(3Qvery much!),分別從就業市場、公民投票、和FTA三個議題,詢問雙英對這三個問題的對策為何。「ECFA青年觀察團」共同發起成員的台灣大學馬仲豪同學首先對雙英願意就此重大問題進行公開辯論表示肯定。並代表同學提出呼籲,希望政府在簽定ECFA之前一定要對未來的就業市場有正確的預判,也要對簽定ECFA之後的就業市場變化,提出適當的因應對策。對於朝野最近數度交鋒的公投問題,同學們要求朝提出辦理公投的時點和理由,不要僅僅是為公投而公投。至於國人關切與其他國家簽定FTA的問題,同學們認為,反對ECFA的,應提出與其他國家簽定FTA的對策,而贊成ECFA的,則應該對簽ECFA之後,若還是不能突破困局提出避險措施。

「ECFA青年觀察團」發言人鍾易延同學指出,雖然藍綠雙方在ECFA議題上針鋒相對,但是整個論理過程,仍然有交集存在。鍾易延強調,作為一個關心時事的年輕人,一定要對雙方的說法都保持存疑的態度,所以理性批判是觀察團對兩邊都秉持的基本原則。為了在雙英會之後持續觀察ECFA發展,「ECFA青年觀察團」決定架設兩個網站,一個是在Facebook的「兩岸芭樂旗(Policy)」,號召網友參與串連發聲,另一個則是在Blogspot上的「台灣芭樂旗(Policy)」,提供有志政策論述的青年朋友理性討論的空間。

「ECFA青年觀察團」共同發起成員的實踐大學呂孟珊同學表示,台灣要布局全球、放眼世界,不可能忽略兩岸經貿發展,只是區域整合雖是時勢所趨,但仍須增加社會大眾的認同感。本團發起同學正欲藉此管道表達青年學生的意見,清楚青年在國家的作用,代表的是未來的機會,不是現在的成功,是為國家建立往後十年大業之基石。與其批判政府,不如用實際的行動,親身參與,共同塑造我們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